我們堅信成功終是屬于那些堅持攀登的人
Hot Topics
熱點解讀
2025年,文旅行業該往哪兒發力?

本文來源:文旅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在此之前的福建之行,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1.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文化和旅游同為美好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在各自軌道上迅速發展,有條件也有必要實現并軌發展。文化建設要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面向國民休閑和旅游消費的現實需要發展文化產業。旅游發展要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開發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堅持文化引領,科技賦能,依托文化空間和商業環境,滿足并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核心在于融合,關鍵在于發展,本質上是通過融合發展不斷推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最終實現“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在黨中央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在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業態融合、對外交流融合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旅游發展品位和文化發展效能得到明顯提升,旅游越來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領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在人們的旅游過程中日益得到統一。
旅游承載了文化傳承和文明創造新使命,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是旅游強國的時代要求。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廣范圍和更高層次融合發展,要從旅游強國建設的戰略高度進行系統化的理論建設,也要從實踐層面務實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和世界級旅游景區、度假區、城市、街區、鄉村、線路和世界******旅游企業建設。
2.探索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模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旅游需求
從文化引領的視角看,最廣泛、典型的模式可稱之為文化提升旅游吸引力模式,就是通過豐富文化體驗提升旅游產品的核心吸引力。文化體驗的范圍非常廣泛,不僅包括到訪歷史建筑、人文古跡,也包括參觀博物館、體驗非遺活動、觀看表演等,本身就可以成為相對獨立的吸引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游機會的增多,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對文化體驗的訴求更加強烈,參與文化體驗的形式更加多樣。
旅游拓展文化市場模式是將旅游市場作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市場對象,如文藝院團針對游客推出創新節目、派演員到景區進行表演,美術館、文化館針對游客布置特展等。當前,城市和鄉村已經成為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市民休閑和外來旅游越來越融合在一起。
我們要關注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文化表達方式,特別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有效提升游客對地方文化的體驗感、滿意度和獲得感。
3.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廣范圍、更高層次上融合發展
面向人民美好生活,構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旅游發展理論,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圍繞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重大戰略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加強面向需求和供給兩側的市場調研,加快構建新時代旅游發展理論體系。
既要鞏固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也要引進新質生產力培育文化新空間,創新旅游新場景,努力將旅游業建設成為人文經濟的優先領域。
組織科研和學術力量,面向基層和一線,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遴選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優秀案例,總結其經驗模式并進行推廣,引導更多投資機構和經營主體投入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創新中。進一步釋放重大文化項目帶動效應,加快建設一批文化底蘊深厚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世界級旅游城市、國際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旅游企業。依托國家文化公園、國家公園和國家旅游線路建設,加強跨省市的旅游規劃和專項建設的統籌協調工作。
在實踐層面,文旅融合既要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要注重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現美好中國。多年來,孔子、京劇、功夫等文化符號,構成了世界對中國的文化想象。
中國·成都·高新區盛安街133號匯錦廣場6棟A座1301
電話:+86-28-87792530 87792531
中國·西藏·拉薩市曲米路74號宏盛小區宏績大廈三樓
電話:+86-891-6372800 6373773
尼泊爾加德滿都納亞巴斯蒂市Baluwatar-4
Copyright?2020 成都易合建筑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蜀ICP備14017981號-1
川公網安備51010602002830號 網站建設:三以網絡


